“但这次他们有备而来要攻打宣府,似乎料定城内兵力空虚。”黛玉神色凝重。 “太子在宣府这么长时间,即便再保密,也很难不被人察觉。”晏先生说道,“未必是有人走漏消息。” “这么一块肥肉明晃晃摆在这里,怎可能引不来野狗。”黛玉讥讽一句。 晏先生摸了摸鼻尖,这句话意有所指,只是不知道指的谁。 “先生,我还有一个疑问。他智计百出,不可能猜不到鞑靼会重点关注他的行踪,为何还要带走大量兵马?”黛玉蹙眉问道。 “因为他是太子。”晏先生含糊回了一句。 兵力首先保护的是太子安危,才是其他,所以司徒渊财带走大量兵马。 不,不是这样的。 黛玉并不认同这样的解释,他是太子,他可以不来宣府,他也可不巡幸边关,可他偏偏要剑走偏锋,偏偏要以身入局,偏偏要拿宣府作为一颗棋子。 黛玉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和晏先生说道:“钟知府那边派人将非宣府籍的人看管起来了,我等下派人去瞧瞧。” 这些流动人口,有商人有小贩有僧人有道士,身份复杂,难保里面没有探子。 “好,你也别来城墙,这边危险,有我守着,你放心。”晏先生宽慰黛玉。 “兵卒可还听您指挥?” 晏先生轻笑:“若是掌控不了他们,我就白活这些年了。” 从城楼回来之后,黛玉没去自己府上,直接去了知府府上。 钟知府知道自己在兵事是有所不足,因为便将指挥将士的事交给了晏先生,自己做好后勤辅助的工作,比如调度粮草,筹备兵器。杜氏耳濡目染对这些也都了解。 黛玉到的时候,杜氏正组织人手组装守城的器械,这些器械都是拆分保存,防止有人偷拿偷用,待到用的时候,再组装起来。 见黛玉过来,杜氏忙道:“小心一点,别划伤了。” 黛玉小心翼翼绕过一堆器械,露出好奇的神色。 杜氏笑道:“原本我也不懂这些,如今也是熟了。” “我听到有战事了,坐卧不安,我家老爷就给我找了些事做,心里反而安定下来了。”杜氏一边让黛玉坐下一边柔声说道。 黛玉看着院子里有条不紊的景象,心里也宽松了几分,问道:“杜姐姐此前经历过大的战事吗?” 杜氏回想一下笑道:“经历过的,不过都没这次严重。” 探子已经打探到了,这次带队的将领是哈兀歹,是鞑靼排名前三的将领,看样子是势必要将宣府纳入囊中。
第129章 晋江文学城 听到是哈兀歹率兵前来的时候,晏先生的神色一下子凝重起来了,难得的沉默起来,钟知府是个敏锐的人,自然是察觉到了其中不妥之处,便问道:“来的人很棘手吗?” 晏先生微微颔首说道:“这个人原先名声不显,跟着鞑靼可汗的护卫,十年前在狼山之战中一战成名,此人作战风格凶悍,性子也极其残暴,喜欢虐杀战俘。” “为何这些年没听说过他呢?”钟知府问道,他任知府后,也没少下功夫了解鞑靼。 “鞑靼也并非上下一心,铁板一块。”晏先生解释着,“他与鞑靼大哈敦家族有矛盾,这些年一直被打压。” “如今派出他来,许是鞑靼出现什么变故,而且他沉寂那么多年,如今出山,定然想一鸣惊人的。”钟知府说道。 晏先生点头赞同钟知府的说法,“年前,鞑靼大哈敦过世了,其家族也随之沉寂。” 晏先生和钟知府没有过多讨论鞑靼,而是转回了当前的形势。 “咱们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了。”钟知府一脸愁容,“若是形势太糟,不如让女眷先行离开。” 钟知府知道黛玉还在城中,她的身份贵重,若是出事了,林家一定不会善罢甘休的,所以他提出来。 晏先生摇头:“不妥,这样容易造成人心惶惶。” 钟知府劝道:“姜夫人还在城里呢,不如先问下她。” 晏先生说道:“她在这里,也是一样的选择,我是她师父,是知道她现在不会弃城而逃的。” “我们只需要撑过这几日即可,太子那边得到消息,定然会驰援的。” 钟知府沉默片刻才说道,“一切仰仗先生了,我定会做好后勤这些事。” “还得麻烦知府看好城门,别让人跑出去。”晏先生嘱咐一句,“难保不会有奸细故意传播消息,恐吓民众,造成民乱。” 钟知府双手揉了揉脸颊,长叹一口气,“先生放心。” 俩人便分头行动了。 钟知府没有瞒着自己的妻子,他握住妻子的手,很是愧疚,让家人陷入如此险境。 杜氏想的开,安慰钟知府:“这时候逃出去,说不定会遇到流寇,不如留在城中,我相信老爷您和晏先生一定会竭尽全力护住城的。” “而且太子不会坐视宣府城沦陷的。” 早在鞑靼调兵遣将的时候,司徒渊便得到了消息,他听到消息后,久久没有说话,帐篷中一片寂静。 随着时间流逝,跪在下面的探子,头也越来越低。 司徒渊转动着手里的扳指,如今鞑靼只是派出先锋队去宣府,主要兵力还没出动,如果现在派人前去支援,那么只能拦截道先锋队,如果等一等,拦截道鞑靼的主力,那么更能重创鞑靼。 可是,这样也就置宣府入险境中,万一,时机把握不好,宣府就危了,伤亡也会更大。 司徒渊长舒一口气,说道:“去把怀光喊过来。” 听到这句话,焦禄觉得周边那种压迫感瞬间不见了。 司徒渊明白自己是储君,与立下伟业相比,首要的是要庇护住自己的臣民。 姜璟很快就过来了。 司徒渊抬了抬下巴:“探子来了消息,鞑靼要攻打宣府,虽然咱们一早就知道鞑靼要打,不过现在情形有些不同。” 探子把鞑靼动向说了。 姜璟皱眉:“我之前听过晏先生提过哈兀歹,说此人很是彪悍。” “是啊,没想到鞑靼这么重视这一战。”司徒渊冷笑一声,“先派出这人带着先锋队往宣府去了。” “怀光,你打算怎么做?”司徒渊问道。 “宣府城有晏先生在,原先我是不担心的,想着能趁此消耗一波鞑靼,可如今哈兀歹不好对付。”姜璟沉声说道。 “那就现在回去。”司徒渊一锤定音,“保住宣府是头等大事,宣府不能有失。” “臣先带人支援。” 司徒渊说道:“你可有稳妥的人?” 他苦笑:“赵彬如今躺着,我身边的人搞事可以,打仗是不行的,除你之外,便是董成了,他这个人被赵彬压习惯了,太过于谨慎。” 司徒渊股子里有股闯劲,天然不喜欢谨慎守成的人。 “可除了臣之外,他的官职最高,除非是殿下不想用他,否则越过他提拔谁都不妥。而且臣觉得董参将最合适的人选,臣带兵驰援,得留下一个稳妥的人护卫您的安全。” 司徒渊笑到:“我还想着你先去截断鞑靼,后面的人再随之而去,来个瓮中捉鳖呢。” 姜璟说道:“打鞑靼得徐徐图之。” 这些年对鞑靼都是以防为主,虽然边关稳固,可是也纵容了鞑靼势力壮大。 司徒渊吐出一口浊气,“总有一天……” 他摆了摆手:“你去安排吧。”他要重用一个人,就会信任那个人,既然用姜璟,就把兵权给了姜璟,姜璟行礼退出去了。 姜璟知道宣府形势不大好,心里担忧黛玉等人,但他知道自己急不得,不能有马虎。 几乎是姜璟出发的同一时刻,哈兀歹带着先锋军往宣府急驰而去。 哈兀歹到了宣府之后,并没有休整,而是直接下令攻城。 晏先生有条不紊的指挥着将士防守,密密麻麻的箭簇如同雨滴一般落到了鞑靼军上,第一波结束之后,哈兀歹并没有占到便宜,反而一股血腥之味在弥漫开来。 哈兀歹命人立起盾牌,掩护着一小队人抬着圆木到了城门口,咚咚咚撞击着,也砸在了众人心中。 好在守军都是身经百战的,基本没收到影响。晏先生更是神情自若指挥着,“装、投。”“射”。 晏先生的指挥简单而有力。 守军有被鞑靼弓箭伤到的,但立马有人接上去替换伤者下来,一切井然有序。 哈兀歹以为自己突袭能打宣府措手不及,但没想到宣府防守滴水不漏。 久攻不下,他心里有些着急,有些进退两难。 “冲。”哈兀歹下定决心,若是退了一点讨不到好处,若是继续攻击,或许还有机会。 鞑靼作战也很是凶狠,前面的人被射伤了,后面的人就拿他做肉盾,一波又一波,还是有人登上了云梯、爬上了城墙。 晏先生指挥着守军迎战,消耗着鞑靼军。 杀伐之声不绝于耳。 哈兀歹不知道对方是谁在指挥,但是对方防守犹如一张网一样,细细密密不留缝隙,让人很是难受。 战事胶着着。 天光乍破,一夜已经过去了。 青灰色的城墙上附着大片的褐色,那是凝固的血。 哈兀歹也知道对方是谁在指挥。 他声名鹊起的时候,晏先生早已隐退了,虽然听说过晏先生在九边的时候,把鞑靼打得如同丧家之犬,但他不屑一顾,只觉得夸大其词。 可如今,他头一次觉得害怕,甚至绝望,对方的防守让他看不到一点希望。 “将军,将士奔驰许久,又作战一夜,体力已不支,不如先回去休整一番。”手下劝道。 哈兀歹咬牙看了城墙,点了点头。 鞑靼退了,对宣府是个好事,因为这场攻城战对宣府守兵而言也是不少的消耗,总会有人被射中砍伤,好一点的海能活着,坏一点就直接命丧黄泉了。 晏先生也没有松懈,部署下一步,有将士觉得支持不住,但见晏先生一个老人还能坚持,心里鼓起了战意。 带一切妥当后,晏先生才下了城墙。 钟知府见他满身血迹,大惊失色,喊道:“晏先生。” “都是敌人的血。”晏先生一边说一边朝帐中走去。 钟知府脸色依旧发白,“鞑靼都打到您跟前了么。” 晏先生有些无语说道,“他们人数不少,总会有人攻打上来的。” 钟知府才明白过来,“多谢先生坐镇,钟某定生死相随。” 晏先生半眯着眼睛,靠在椅子上休息,钟知府也不敢打搅他,蹑手蹑脚离开了。 晏先生在城墙御敌,城内的人也没有闲着。 黛玉和杜氏带着城中女眷,分头做着各类事情,有救治伤员的,有制作器械的,有做饭缝衣的……
言情小说 www[.]bgnovel[.]cc 言情书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64 首页 上一页 15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