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说不下去了,随手抄起御案上的奏折劈头盖脸朝胤褆丢去。 随后,胤褆便赴了胤礽的后尘,不仅被幽禁,还被削去了爵位。 因着康熙没有瞒着此事,得到消息后,聪明人便品出了一两分康熙的心思。 于是,给废太子胤礽求情的人便多了起来。 果然胤礽只被关了三个月不到就被放了出来,来年三月又被复立为太子。 只是,经此一役,胤礽锐气尽消,在康熙面前变得唯唯诺诺,怕再惹怒康熙,更从来没有为被他牵累,回京后被关在养蜂夹道的十三阿哥胤祥求过情。 康熙在最初的慈父之心泛滥过后,对胤礽的不满又日渐累积。 胤礽更是在复立后,无心朝政,放浪形骸,康熙耐心耗尽,终于在三年后又下旨废了他的太子之位。 胤礽经历二立二废,政治生涯彻底结束,连同着妻儿一起幽禁于咸安宫中。 原本应该冉冉升起的帝星彻底陨落。 作者有话说: 二更来啦
第163章 康熙在二立二废太子后,很是颓唐了一些时日,这些日子都是胤祀陪伴照顾着他。 倒不是其他的阿哥们不想在康熙面前表现,而是,康熙近日很有些喜怒不定的意思。 几位阿哥上前献殷勤的,有被无故呵骂的,被从头到脚嫌弃的,被赶出去的,林林总总的事情发生的太多,阿哥们也有些怕了。 毕竟已经被圈了三个兄弟了,他们也不想赴他们的后尘。 倒是胤祀被骂被嫌被赶都随康熙,但康熙必须按时用膳,休憩,不然,他就不走。 康熙拿他没法子,十次里总有七八次是妥协的。 当然了,胤祀不是觉得自己多头铁,只是他毕竟比旁的兄弟更了解康熙,再加上梁九功的不时提点,他便在康熙面前显得从容了一些。 而在康熙眼里,就变成了胤祀只单纯的把他当作阿玛看,所以并不十分怕他,还几次因为他不想用膳跟他呛声,因此,胤祀在在心里就变得与众不同起来。 其他的儿子们倒不是说一点都不孝顺,而是比起将他当作阿玛来对待,更多的是将他当作君王来敬畏。 康熙倒没有因此对他们有什么不好的看法,但到底心里还是偏向了胤祀。 瑾华对这一段历史稍有了解,但她知道,身在其中与旁观者的立场是不一样的,因此,她并不敢对胤祀的行为处事指手画脚。 她总觉得,比起她这个在后宫经营多年的皇贵妃,胤祀显然更适应宫廷的生活。 朝中每日的喧嚣,多少对后宫有些影响,比如康熙近些年都不怎么喜欢进后宫了,只在几个有子嗣的妃嫔宫中用膳,算是给她们体面,不让她们被小瞧了去,倒是经常会招幸一些小答应庶妃去乾清宫侍寝。 瑾华对此看得很开,年轻的时候,她就没有期待过康熙的恩宠,更不要说现在了。 横竖,康熙每回来后宫都会先到她的永寿宫坐坐,更何况,胤礽带家眷迁往咸安宫后,这后宫的宫权又回到了她的手上,加上胤祀争气,她底气十足。 康熙最终还是失约了,他并没有如塞外巡幸前在永寿宫跟瑾华承诺的那样,不再远行,陪着瑾华住到畅春园去,多多弥补瑾华。 或许是胤礽的事情伤了他的心,或者是因为他更加老迈。 他对手中的权势更加看重。 康熙因为年迈,身体时有不适,这时候已经致仕在家含饴弄孙的遏必隆与明珠就成了他羡慕嫉妒的对象。 俩七十多的糟老头子看上去身体比他还硬朗,听说遏必隆还能跟法喀过招不落下风,明珠快八十了,还能提着戒尺追着重孙子打。 说起重孙子,就唤醒了康熙遥远的记忆,他依稀记得,纳兰·性德曾一度油尽灯枯,后来听说是被个游方道士的药丸救下的。 接着,他又想起了十八阿哥濒危时,胤祀千里迢迢写信问纳兰·明珠游方道士的消息。 想到此处,他再也坐不住了,将几年前就告老出宫的陈太医召进了宫。 康熙看着跪在地上的陈太医,直接问道:“你还记不记得十八阿哥濒危时,十阿哥带来的药丸?现下这药还在你手上吗?这么多年,你研究过此药吗?” 陈太医心里一咯噔,那时候人心惶惶的,他发现药丸不见了,也没有当一回事,毕竟什么游方道士的遗物,一听就不可信,便没有当回事。 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想到,康熙会突然询问他这药丸的消息。 陈太医也没有瞒着,将实话说了:“是奴才的过失,当时没有多留意。” 他看了康熙一眼,继续说道:“估摸着,是当时太乱了,奴才又是随意一放,那药丸不知道滚到哪里去了。”说完,磕头谢罪。 康熙也只是一时心血来潮,这会儿见药丸早没了踪影,便将此事放下了。 转过头,梁九功就将这件事情跟胤祀提了一嘴,毕竟当初这药是胤祀千辛万苦求来的。 说起这个,梁九功也是佩服密嫔,不,现在已经是宓妃了。 人家亲手操持了十八阿哥的丧仪,塞外那么简陋的地方,愣是一点也没有委屈了十八阿哥。 康熙看在眼里,对她更是怜惜不已,等胤礽的事情告一段落后,就立刻抬了她的位份。 如今,康熙基本已经不进后宫了,但每次看望有子的嫔妃,最后,必然是在她那里过夜的。 话说的远了,胤祀听到梁九功说笑着提起这件事情,后背就泛起了一阵冷汗。 荣养丸珍贵,遏必隆与明珠这么多年的药丸,都是他亲手送到他们手上的。 他不是没有犹豫过要不要给康熙服用,也问过瑾华的意见,瑾华非常光棍,她就每年给胤祀四颗荣养丸,除了遏必隆与明珠,他想给谁就给谁。 如今面上不显,其实,在胤礽被二废后,朝中大部分文臣武将心中都是看好胤祀的,这些都是这么多年来,遏必隆与明珠辛苦经营的结果。 所以,虽然瑾华没有直接与明珠会过面,但她心中是感激他的,这几年,凡是给遏必隆准备的好东西,她都会给明珠一份。 明珠又感激瑾华救了纳兰·性德的性命,本就对她感激不尽,真心换真心,这么些年下来,说句不好听的,他是将瑾华当成自己亲近的晚辈看的。 因此他一直对胤祀的事情很是尽心。 纳兰家底蕴深厚,胤祀的很多大儒老师都是他引荐的,包括现在胤祀的嫡子也是他亲自开的蒙。 为此,瑾华还特意备了一份厚礼送去纳兰府。 纳兰·明珠退下来后,并没有把手上的人脉关系交给纳兰·性德经营,而是直接给了胤祀,并让纳兰·性德接着效忠胤祀。 纳兰·性德本就与胤祀有师生的情谊,加上救命之恩,更加尽心尽力辅佐。 可以说,胤祀现在只差康熙的一道圣旨,就名正言顺了。 他没有给康熙荣养丸,倒不是因为想自己尽快上位,而是遏必隆与明珠不会追根究底,但康熙若得到荣养丸,肯定不愿意只是每年领一颗。 他必然会想尽办法得到配方,自己将这荣养丸掌握在手中。 其实,关于荣养丸的事情,他与遏必隆及明珠私下谈论过。 以遏必隆的推断,应该是瑾华入宫前在江南受训之时有了奇遇,这个说法,胤祀与明珠都认可,不然,他们也想不出,瑾华一个深宫女子哪里会这高明的配药手段。 胤祀的感触更深些,他觉得,那时候,瑾华应该是遇上了世外高人了,他小的时候,经常吃瑾华亲手做的点心小食,比御膳房总管亲自动手做的还要好吃几倍。 也是瑾华一贯行事谨慎,这才没在胤祀这个“孩子”面前露了底。 胤祀与梁九功说了几句闲话,梁九功就回乾清宫去了,这几年他也明显老了,手上大部分的事情交给了李德全,他大多时候,就在旁边看着,提点几句。 过不了几年,他就会告老了,不过,他一点也不担心,因为瑾华已经在胤祀府邸不远的地方准备好了一座五进的大宅子,到时候,他,高洋,曹青云,郑宣他们几个都会住进去,一起养老。 因此,梁九功对胤祀的事情也很是上心,便是康熙传了陈太医问起药丸这样的小事,他得了机会也会告诉胤祀。 他不是不感念康熙这么多年对他的信任与看中,但他在康熙眼中就是一个好用的奴才,一个没有感情的物件。 他永远也忘不了,当初,他误伤废太子时,自己惊惧不安的心情。 也忘不了,康熙偶尔打量他的眼神,不然,他又不是干不动了,怎么会放权给李德全?再是自己亲手提拔的干儿子,真的有没有良心还待说,权利总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更加保险。 只能说,梁九功看得通透,康熙其实已经不止一次对梁九功生出杀心了,只是,梁九功毕竟伺候了他一场,又对他忠心不二,他这才按耐下了不提。 加上梁九功识趣儿,这几年没有丝毫藏私,将手上的一切都教给了李德全。 康熙用着李德全没有丝毫不适,也是他自信能驾驭梁九功这个奴才,这才没有动他。 梁九功现在在乾清宫就是担了总管太监的名头,手上的事情是一件也没有了。 但不知道康熙出于什么想法,一直留他在身边伺候,有时候,还会与他说几句让他胆战心惊的话语。 这些话,即使是胤祀,他也没有露过一丝半点,到他闭上眼睛的那天,他也会守口如瓶。 “又出去溜达了?” 梁九功听到上首康熙的话,忙行礼,陪笑着说道:“奴才见您忙着,就出去闲晃了一会儿。” “你着这老东西,愈发皮厚了。” 梁九功陪笑着,给康熙重新沏了杯茶:“也是您体谅奴才,奴才才能出去松快松快。” 康熙接过茶盏,轻轻抿了一口后,叹了口气:“朕是真的老了,朕御极五十二载,忧国忧民,整个大清在朕的手上发展壮大。” 他阁下茶盏:“但这其中有三分是瑾华帮的朕。” 话是好话,但这语气却不对,梁九功极力维持面部表情,低着头安静的听着。 “朕一直对她有些忌惮,她早几年拿出了那么些好东西,被人为难算计的时候既没有要朕做主,也没有对动手的妃嫔下手。” “朕冷眼看着,她是个好的,只是,她对胤祀的影响的终究是太大了。” 梁九功放缓呼吸,不敢搭话。 康熙轻叹一声:“罢了,横竖朕还能再看几年。” 看几年,看什么? 看瑾华对胤祀的影响会不会减少,还是看胤祀合不合适继承大统? 还是······ 胤祀得了梁九功的消息后,去了一趟永寿宫。 他将事跟瑾华说了:“是儿子鲁莽了,那时候,终究有些不忍心,哪里知道没有用上,还引出了皇阿玛的心思。”
言情小说 www[.]bgnovel[.]cc 言情书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48 首页 上一页 14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