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也派人前去搜寻过,但也没了后话。 “承平年间失踪案不断,还是年纪尚幼的女孩居多,也不知是谁一再包庇,让他们犯下这滔天大罪。” 致使无数人骨肉分离,埋葬于他乡。 怀玉沉吟片刻,忽然道:“娘娘,我倒是有一计。” 李茵:“什么?” “引蛇出洞。” * 彩霞渐收,天边泛起暗灰,仿佛蒙上了一层纱帐。 坤宁宫主殿内,隐隐有争吵的声音传出。 “臣妾思来想去,还是想要从当年之事查起,去找那个与臣妾同年失踪的女子。” “若朕不允呢?” 李茵的声音多了一丝委屈,“陛下为何不允?臣妾已经查明,那位大人告老还乡后,所居之处正是……” 青州。 未等她说出口,萧澈冷冷打断,“朕纵容你胡闹了这么多日,将户部的卷宗折腾来折腾去,可有折腾出什么名堂来?” “后宫不得干政,你未免太不知好歹。” 回应他的,是低声的啜泣。 “可是,那些被拐的女子是无辜的,她们做错了什么,要遭此横祸?” “朕不想听你的狡辩之词,是非对错,你心里清楚!” …… 一声又一声的争吵持续了很久,直至天色全暗下来,萧澈猛地推开了主殿紧闭许久的门,一脸恼怒地走了出来。 他周身萦绕着一股戾气,大步流星地往勤政殿的方向离去。 萧澈走了,安良却还留在这里。他递了个眼神给小太监,后者会意,立刻上前将坤宁宫的门重新关上了,不仅关了宫门,还落了锁。 负责伺候的宫人哪里见过这种阵仗,平日里帝后蜜里调油,陛下连句重话都不舍得说,这一脸愤怒地摔门而去,竟像是天方夜谭一般。 有好事者凑了上来,“安公公,敢问……这是发生了何事?” 安良板着脸,“陛下口谕,皇后言行无状,自今日起,将皇后禁足在坤宁宫中。” “这些日子,你们也不必近身伺候了。” 宫人们不约而同地愣住了,他们彼此交换着眼神,都觉得自己恐怕是听错了。 他们只听见帝后在殿中争吵,似乎,是为了失踪案。 陛下斥责皇后胡搅蛮缠,揪着过去的事情不放,皇后娘娘则委屈万分…… 没等他们想明白,安良一甩拂尘,摆着调子转身离开了。 只留下两个小太监守在殿外,一脸的凶神恶煞,让人不敢靠近。 事发突然,他们人微言轻,也没法扭住局面,只能作鸟兽散。 彼此三三两两凑在一块,往住处而去。 其中一个年纪偏小的道:“这也不怪娘娘生气,谁都知道,她为了失踪案殚精竭虑,在乎得很。陛下怎么……” “闭嘴,还要不要脑袋了,陛下与娘娘的事也敢议论。” 小宫女默默闭了嘴,走了一路,她忍了又忍,还是道:“我以为陛下与娘娘永远不会吵架呢。” 她身边的宫女低头一笑,头上丹橘色的宫花在夜色里格外显眼。 “人都是喜新厌旧的,哪有什么永远一说。” …… 殿内,李茵已经换了装束,穿上一身葱绿窄袖衫子,头上挽了一个简单的发髻,不饰钗环,只簪着一朵海棠花。 朝中局势看似已经稳定,可无法顾及的阴暗之地,还是会滋生出无尽的欲望和狡诈。 所以,萧澈不能贸然离开。 李茵同他商量,自己先行一步去青州,慢慢钓出幕后之人,再等他来个围剿,将作恶之人一网打尽。 所有的罪孽,都将无所遁形。 而今夜,便是启程之时。 * 两日后,青州,月山县。 李茵循着明珂信中的地址,找到了学堂所在。 这学堂朴素得很,比不得京中私塾书院阔气。除了东边一座是新修的宅子外,余下的或是衙门多年前就废弃的办公之所,或是租的百姓空置的旧屋。几间高高低低、新旧交杂的屋子围起来,就算是学堂了。 李茵下了马车,只见学堂西角的屋檐都缺了一块,墙壁背阴面爬满了青苔,甚至渐渐蔓延至正面,布上点点霉痕,显得有些破旧。 她还在凝望,明珂却一脸沉重地迎上来,开口就是,“有什么话,我们先进屋再说。” 几月不见,不食人间烟火的明才女又瘦了几分,眉间疏冷之意更重。 她身上披着的还是那件月白长衫,只是,尘世的忧虑没有让她染上俗气,反而更像是要羽化登仙一般。 李茵疑惑着跟她进了屋,走进一间还算明亮的屋子,里面收拾得井井有条,棋盘、古琴及茶桌都不染尘埃,显然是日日都用的。 桌案上堆满了书册,有好几本还摊开放着。 不消说,这便是明珂的屋子了。 关了门,明珂劈头盖脸便是一句,“你与陛下,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茵:…… 传得这么快吗?怎么短短几日的时间,连青州都知道了? “你别想瞒着我,如今大家都在传,你与陛下新婚不过三月便大吵一架,随后就将你禁足了?” 陈述完传得沸沸扬扬的谣言,明珂又道:“我知道这是假的,不然,你也不能在我面前。” “说吧,你们有什么打算,要做什么事情?” 李茵正色道:“我们怀疑,此次李氏的事情,是有人在故意试探,想要挑起当年旧事。” “前些时日我们搜查卷宗,恐怕已经让幕后之人嗅到了一丝危险,如今我们假意闹掰,也算是迷惑敌人,让其放松警惕。” “你们怀疑青州有鬼?” 李茵将吴尚书的事告诉了她,忍不住叹道:“一切太过巧合了,很难不让人怀疑……” 话未说完,忽然传来敲门声。 随后,是一道温柔的女声—— “明大人,今日学生们的作业已经交上来了,您要现在批阅吗?” 明珂冲李茵使了个眼色。 李茵瞬间反应过来,往屏风后走去。 她刚站定,明珂便道:“进来吧,就放在这里。” 那女子推开门,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袭淡粉色衣袖。 随后,一道极温婉柔美的身影走了进来。 李茵抬头看去,在看清她面目的那一瞬间,心中荡起一阵震惊。 那人,竟是瑶娘?! 第64章 青州(二) 勾得人心间发痒。…… 细柳眉, 杏仁眼,唇红齿白,整张脸恍若桃李之花。 出现在青州的山水之间, 再何宜不过了。 她将一叠厚厚的宣纸放在了桌案上,抬起头道:“明大人,今日陆晏来找过您,但是您不在。” 听见这个名字, 明珂说不上是高兴与否,只淡淡道:“知道了。” “大人,他很仰慕您的学识, 所以才……” 听见她的停顿,明珂依旧只是不咸不淡地重复了一遍, “知道了。” 瑶娘站在那里,似乎有些尴尬。 李茵虽不认识这个名叫“陆晏”的人,但听她们二人谈话, 大约能猜上三分。 应该, 也是一见明大人风采,就再也挪不开眼了。 不过, 明珂这个性子,一心扑在典籍之上, 恐怕无暇分心在旁的事情上。她不是不喜欢男人,也不是不喜欢女人, 只是不喜欢人, 仅此而已。 如此想着,她的手搁在桌子上,不禁用了点力。 顿时,吱嘎一声, 将明珂与瑶娘的视线都吸引了过来。 李茵:…… 谁能想到放在云母屏风后的木桌是个坏的,其中一个桌腿短一截也就罢了,其他的构造更是奇怪,好像微微用力就能散架似的。 瑶娘有些惊讶,“大人房中还有人吗?” 明珂定在那里,似乎正在想怎么把事情掩盖过去。 她一个年轻女子,再有通天彻地的本事,也逃不过那些碎嘴子编造的风言风语。 她自然是不在意的,可那些话实在说得难听。 瑶娘也想到了这一层,正在后悔自己多嘴问得这一句。 下一刻,李茵就从屏风后转了出来。 她眉间带着点笑意,“瑶娘?” 瑶娘骤然见屏风后变出个大活人,先是吃了一惊,等看清李茵的面容后,她眉间舒展、豁然开朗,那点惊讶变成了惊喜。 明珂忍不住皱眉,“你们认识?” 瑶娘微微一笑,“我与李姑娘,有过一面之缘。” 这一面之缘,是孟松云还未高中之时。 那年,月山县有一个花灯展,孟松云几番央求李茵陪他同去。李茵去后,在一个卖花灯的小摊贩前,见到了瑶娘。 灯火莹莹,暖黄的光晕在脸上,为其更添几分温婉。 现在想起来,李茵对她的印象,要比相识多年的孟松云深许多。 瑶娘与她不约而同地想起了同一个人,她道:“可惜,如今那个人已经死了。” 死确实是死了,只是不知这可惜从何处而来。 李茵不解其意,只能猜也许是感叹他不过弱冠之年,却误入歧途,犯下的错需要以命相抵。 谁知,瑶娘的下一句话却是,“死得这样早,看不见大晋的昌明盛世了。” “当然,没了他,大晋的昌明盛世可能会到来得更快些。” “他那个人,心比天高,对自己生在穷乡僻壤心怀不满,妄想一步登天,却要踏着人命做他的垫脚石。” 瑶娘摇摇头,“不可救药。” 这姑娘看着柔弱,说起话来气势却不输明珂,就像是青州那川流不息的江河一样,蕴着力量。 明珂早已见怪不怪了,她在学生的作业上写下朱批,头也不抬地道:“既然是旧相识,那不如去叙叙旧?” “走,李姑娘,”瑶娘过来携了李茵的手,“我带你去看看学堂里的学生。” 绕过几块历经风吹日晒到发黑的矮墙,从碎石子路上走过,复行数十步,学堂便在眼前了。 低矮的房屋之中,正传来老夫子低沉而无力的声音。 瑶娘拉着李茵放轻了脚步声,一步步挪到窗户前,往里面看去。 请来的老先生拿着书,正摇头晃脑地一字一句诵读,读完,又引经据典,一一讲解。 今日所讲是《论语》,作为学子们的启蒙书,老先生已经一点点掰开揉碎了讲给这些孩子们听。 可是,坐在底下的学生却手段百出了。 前两排的竖着书册,双眼无神地看着上面的方块字,明显已经神游天外。
言情小说 www[.]bgnovel[.]cc 言情书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79 首页 上一页 73 下一页 尾页
|